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重大意义

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大意义


(一)校企合作教育,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,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,是职业院校培养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的关键,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。因此,职业教育只有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,共同培养人才,才能达到职业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的。


校企合作办学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,也是职业院校生存之本。校企合作办学,就是校企共建,能让企业和院校饱尝甜头;共建,各展所长;共享,各取所需。


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,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项教学改革课题,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,是加强职业教育专业运用性的捷径。


开展校企合作,有利于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;有利于促使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论证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、工学结合课程开发、师资队伍建设、深化教学改革;有利于院校紧密结合岗位、职业和行业的要求,进行准确的办学定位,因地制宜地为社会适时培养所需要的紧缺人才;有利于实现校企之间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、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。


企业依靠学校的专业优势、人才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,不断获取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,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;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对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,实现人才终身学习的需要。


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,职业院校须以校企合作为结合点,有针对性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性人才,职业院校须依靠企业的专家、社会的行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来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。


由于招收来的学生是企业未来的急需人才,所以企业愿意在人力和财力上支持职业院校办学,如共同制订教学计划,提供实习、实训设备,派出技术人员讲学,设立奖学金等。这使职业院校由学校单方办学,变为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办学,使学校办学资源大大扩展,教育空间由课堂延伸到了企业车间。校企合作为学生成为技能型、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更加可靠、坚实的平台。


(二)共建共享,校企均受益。


第一,育人效能得到有效显现


在产教结合的实施过程中,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。学生从训练基地走向工作岗位,很快就能适应企业的要求,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。有些稀缺专业,学生刚毕业,就被闻讯而至的企业聘用,连学校想留下几名学生在实习车间工作都留不住。


第二,教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


在产教结合的实施过程中,为教师提供了实践的平台。专业教师在生产一线进行见习和实践,获得了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、提高专业素质的机会。教师们得到了锻炼和成长,教师专业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。一批具有真才实干的专业教师队伍逐步成长起来,这为学校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,成为学校的一笔巨大财富。


第三,校企文化得到有效融合


在产教结合的实施过程中,企业管理制度逐步迁移到实训基地的管理过程中来,推进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。企业文化进入了学校,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。接受企业文化辐射、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,是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无缝对接的重要保证。我们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宣讲企业精神、企业文化,创造学生与企业直接对话的机会,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。


第四,育人成本得到有效补充


客观地说,学生“真刀真枪”地实习,其实习原料的损耗,学校是难以承受得起的。产教结合过程中,企业将这笔开支承担下来了,同时,还承担了不合格产品的耗材。此外,企业还对机器设备的折旧付与相应的费用,并带来一些生产设备;对积极上进、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立“奖学金”。这些对学校育人成本都给予了相当的补充。


第五,校企共建共享,让学校大大受益。


特别是中高职理工类学生,很多院校在与企业共建共享中,企业提供培训场地、实训车间; 学校需要专业培训人才企业就来人指导,需要技术就送来技术,为院校做大做强提供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撑,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。


第六,依托专业办产业,办好产业促专业。


全国各地很多职业院校利用所办精品专业的品牌优势,积极创办了相应的校办产业,依托专业发展产业,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,形成了“产教结合、产教并举、以教促产、以产养教”的良性循环,创造了良好的产学结合的氛围,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。


第七,共建共享也让企业饱尝甜头。


学生在几年学习中,超过一半的时间在企业“真刀真枪”操练,根据职教大纲要求,实训课占到学生课程设计的60%,学生毕业可以直接上岗,不需企业二次培训,同样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。


共建,各展所长;共享,各取所需。产教结合,理顺了教与学的关系,校企共建,更贴近了市场一线。
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